新晃融媒11月18日讯(记者 甘胜男 实习 吴杨可儿)人才外流、产业“散小弱”,是许多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虎”。在禾滩镇闪溪村,一座14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厂,正以一场“组织化革命”破局:村集体搭台、企业操盘、农户抱团,让分散的人力、土地资源拧成“一股绳”,让普通农产品身价翻倍,更让年轻人返乡、乡村“活”起来。

每天早上8点,50余名村民身着统一工装,准时走进村头的食品加工厂。串串、打包、分拣,在这条高效运转的生产线上,每天有近十万串产品从这里出发,通过冷链销往长沙、贵阳等城市的烧烤店、商超。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如今成了按时上下班的产业工人,身份转变的背后,是乡村产业组织形态的重构。闪溪村创新“村集体提供场地,企业负责市场”的创新模式,将分散的资源和农户凝聚起来,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深刻变革。
新晃闪溪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姚冰霞:以前我觉得到外面才能赚得到钱,但是现在家乡有这个产业。我觉得可以在家,能挣钱又能带小孩,还能学到一些管理的知识,特别的好。
姚冰霞的“回流”并非个例。如今,已有10余名像她一样的年轻人返乡扎根,50余人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人员的回归带来了产业的升级——普通蔬菜经标准化加工,变身成一串串预制烤串,依托品牌走出湘西,价格实现翻番。曾经的“原料供应地”,如今已成为价值链上的关键一环。
新晃闪溪食品有限公司厂长田杉杉:我们不仅仅是建了一个厂,而是建立了一个平台。把大家组织起来,让村民变成产业工人,不仅提高了收入,更让乡村重新有了人气、有了希望,更有了盼头。
一座厂房,激活一方乡土。闪溪村以一场“组织化”革命,让资源由散到聚,产业由弱变强,村民由工转技。这座小厂房的深远回响,正谱写着闪溪村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来源:新晃融媒
作者:甘胜男 吴杨可儿
编辑:罗云婷
本文为新晃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hnxhnews.com/content/646955/52/1543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