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县委、政府非常重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给困难职工、农民工 “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送温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纷纷称赞。
切实帮助困难职工
最近,邓桂平一家常常把对工会的感激放在嘴边,邓桂平是新晃县波洲镇农民,今年4月初,在县城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期间,从架板摔落,造成腰椎骨折,高位截瘫,医药费用高达十多万元。该用人公司在治疗初期付了一定的医药费后,就不再支付。邓桂平家人几经交涉,却没有结果。县总工会知道后,一方面将邓桂平列入困难农民工帮扶对象,提供救助金2000元,解决眼前的困难,另一方面县帮扶中心启动法律援助,免费为邓桂平追要医疗费、误工费和伤残赔偿,通过县帮扶中心法律援助站工作人员的多次协商,企业老板最终对邓桂平进行了61万元的赔偿。新晃县帮扶中心成立三年来, 165名遭遇生活困难的职工、342名贫困大学生得到救助,救助资金共达65万元。新晃县总工会帮扶中心不仅救助职工的生活困难,更从根本上给予援助,注重培养困难职工的自我发展能力。由县总工会牵头,把那些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技术优势的职工进行分档归类,及时联系并发布县内非公有制企业的用工信息,使178名原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进入青岛红星、安圣电池等非公有制企业,其中不少人迅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方家屯乡黄贵银在外打工10多年,返乡后创业艰难,通过县总工会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办起了养殖场,现有山羊200多只,年收入达2万多元。目前像黄贵银这样通过新晃县总工会培训和支持的返乡农民工办起种养殖的专业户有10余来户。
解决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难问题
每天早晨6:00钟,新晃县总工会幼儿园的校车司机吴远谋就开始上班,开着幼儿园的校车前往学生家中接小朋友上学,每天早上接两趟,下午送又两趟,吴远谋告诉记者,他从2003年就这样开展工作,已经8个年头,最近这两年入学的幼儿都是在方家屯、大湾罗等离县城不远的地方,任务相对要轻松些,三年前时他要将校车开到距新晃15公里的禾滩乡、波洲、鱼市等去接送那儿的小同学们。
为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问题,县总工会积极探索,2003年,县总工会机关干部职工筹资50余万元购置了校车等教学设施,开办了爱心幼儿园,有效解决了困难职工以及留守农民工幼儿入园难问题。8年来,共解决将近2000个农民工家庭及困难职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最近,县总工会幼儿园与新晃县一完小合作,采取联姻办学的形式,扩大扩大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办学质量,为更多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提供便利。
强化基础,确保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新成效
新晃坚持把参联单位的双联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百分制度化考核,把考核结果和评优评先挂钩。2009年,县财政专门拨款5万元,为县“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添置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空调、电话等设备。县总工会利用两个临街门面40平方米改造成“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服务大厅,为企业、职工咨询办事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每年都安排2万元资金作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专项经费,并采取劳动、民政、财政、工会等相关部门统筹一部分、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单位干部职工资助一部分、社会各界捐助一部分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有力的保障了“双联”工作的顺利开展。民政把全县573名下岗职工纳入低保,开展医疗救济415人,补助金额100.5万元,劳动社保新增企业养老保险 428人。2011年教育、民政、工会救助贫困大学生299人,救助金额41.2万元;修建保障住房300 套,为40户困难职工解决住房问题;卫生部门落实爱心医院1家,爱心药房2家,电力、自来水、广电为困难职工减免费用。
为确保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新晃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人财物等环节上不断加大投入,目前,该县“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基本构建了“党政主导、部门参与、工会运作、社会支持”的社会化工作保障格局。
编辑:吴必茂
来源:红网新晃站
作者:蒲岚山 姚沅君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新晃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hnxhnews.com/content/2011/10/18/8386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