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械铺就致富路
——记2011年“十佳创业之星”龙平川
龙平川,男,1968年出生,侗族,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体,关心同志,工作中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机械化种植方面成绩突出,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探索创业模式,走机械化种植之路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国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为促进新型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形成集约化管理模式,减少土地的荒废率。改变群众水稻种植靠天吃饭,产量不高的状况。龙平川和村里其他6个水稻种植农户商议,借国家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的大好机会组建合作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6名农户当即表示同意。当乡党委、政府获知他们的想法后,随即表示大力支持,在各级领导和县农业部门、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龙平川顺利的从工商部门取得注册登记资格,成立了“平川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为人民币5万元。成员出资总额为20万元人民币, 其中,货币出资额为 5万元人民币;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额15万元人民币。理事会成员由龙平川、龙声庞、龙学志、杨天辉、龙奇志、袁仁泉、龙知新等7人组成。其中法人代表人为龙平川,精打细算的龙学志为会计,头脑灵活的龙声庞为出纳。自此一个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贡溪乡诞生了。
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实现共同富裕
“平川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使7位农民成了一个紧密的联合体。过去分散生产、自顾自的格局改变了,可以经常聚集在一起,交流种植经验,交流市场信息。合作社还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1、从碧林村、四路村、东溪等三个村流转稻田268亩,签订土地转包合同300份分片完成。2、购进农药、化肥、种子、农用柴油。推广农业技术服务流程。3、做好农机作业人员技术培训,经常稻田间地块操作,学会全套技术和机械的维修使用。4、做好本社的农业春耕计划,分工合作,明确责任制度,确保春耕生产办牢办实。5、备耕工作和日常工作议会定于10天集中开会一次,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方法的探讨,取长补短,齐心协力把本社的事业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在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引导下,龙平川于2009年在碧林村建立了260亩的“粮油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该基地共有农机具8台,总价值15万元。乡党委、政府积极为该示范基地排忧解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完善示范基地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机耕道10条,维修加固水渠1200米。派农业技术人员对优质稻种植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优质稻种植成功。目前年生产值可达到25万元。
龙平川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让农民合股当老板的梦想成为现实,不但解决了农户生产、销售环节的技术、信息等问题,还可以从合作社经营收入中获取丰厚的利润。而如今要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更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龙平川合作社的建立,无形中承担了部分任务,使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可以在合作社中学习如何在组织中交往,学习现代管理经验,增强集体观念、政策观念、法律观念。这样有新头脑、新作风的农民,正是新农村建设急需培养的新农民。
该示范基地的创建,推动了我乡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了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粮食生产。
传授创业经验,实现社会价值
龙平川的创业过程,经历过很多困难,但是面对困难她总是沉着冷静,积极应对,为后来人的创业群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总是教育周边想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年轻人,要拼搏、实干、奉献,失败不要气馁,成功要感谢政府,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不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要为家乡创造应有的价值。
龙平川的创业成功是他孜孜不倦、勇于拼搏的结果,是他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结果,是他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结果,他的成功,为农村的创业青年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是年轻人学习模仿的榜样。
来源:红网新晃站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新晃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hnxhnews.com/content/2011/06/19/838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