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云华

来源:红网新晃站 编辑:redcloud 2011-06-21 00:33:40

  科技助牧业  百姓赞康达

  ——记2011年新晃县“十佳创业之星”张云华

 

 

  张云华,男,侗族,早年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在部队服役达7年之久,从1976年3月到1983年3月,历任战士、班长和代理排长,多次被评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并受军区嘉奖。在服役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复员后任方家屯乡石坞溪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正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他带领群众大搞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他的带领下,一栋栋的新农村民居拔地而起,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尽管这样,他还是有一个心结:当时的养殖业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也是当时不懂科学养殖所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带领大家致富,养殖行业不景气,他有责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他受过党的教育和培养,他是一个共产党员。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靠科技带领大家致富。

  多年在外打拼,他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要用科技回报社会,致富乡亲,终于,湖南新晃康达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

  康达牧业的成长壮大与张云华同志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回想2008年10月份以前,康达扩繁场还是一片山岗,山岗上长满了野草和野刺,一尺厚的泥土下面全是坚硬的清虚洞组岩层,工程难度非常大,据统计,光挖机和铲车的燃油就花掉了120多万元。从2008年10月开挖到建筑完工,花了整整20个月,终于完成了一块占地面积50余亩的扩繁场系列工程。在整个工程进展期间,张老板吃住在工棚,一个月硬是难得回一次家。

  如今的康达牧业建有标准化栏舍14栋,标准化展销台一栋,大仓库二栋,标准化办公楼一栋,标准化宿舍楼二栋,标准化定位栏200个,标准化产床120个,母猪原种美系杜、长、大共计300头,公猪原种美系杜、长、大共计35头,现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在建育肥场200亩(正在开挖平整场地),建成后工程总投资达1800万元,养殖规模达到原种、良种能繁母猪1000头,存栏1000头,年生产种猪6000头,育肥猪13000头。

  养殖行业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有收无收看防疫,收多收少看管理,赚不赚钱靠吸收。在康达牧业这三个难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康达牧业有一定的影响力,省农业厅厅长亲自考察后说:“搞得很不错”。省畜牧局长也说: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花园式猪场。的确扩繁场内花簇似锦,喷水池里游鱼悠悠,由于解决了营养和吸收问题,不但牲猪长势良好,而且场内无臭味,这是别的猪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然而康达却做到了,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成功。这种成功改变了以往的养殖模式,净化了空气,有效地解决了因空气污染而造成的周边矛盾。

  张云华同志不但重视科技养殖,而且还重视科技研发,每年拨款5万元用作研发费用,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开发公司。康达研发目标:产仔平均每胎13头,成活平均每胎12头,育肥料肉比2.2至2.4比1。这是一个活泼敢想而有实力的科研团队,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康达牧业的旗帜上一定会开满科技之花。在财务方面,康达牧业的员工中具有中等专业职称1人,在养殖方面具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公猪方面1人,母猪方面1人,产仔舍1人,育肥1人,四人当中具有兽医工作经验的有3人。理想的专业队伍,构成了康达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专业技术人才中有科班生3人,老百姓认可的土专家1人,其创造育肥全程料肉比2.3至2.5比1,开国内之先河,纵观国内同行,很少有猪场能做到,准确地说根本没有。

  有如此强大实力队伍的康达牧业想不发达都难!

  康达牧业制订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分三部分完成。第一步,完成扩繁场投资765万元的总体工程(含原种美系母猪200头,美系公猪35头),并成功实现第一胎平均产仔9.3头,成活8.5头。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每年向养殖户低价供应高标准精液2万瓶,并传授养殖户科学配种技术。第二步,扩大能繁母猪规模,使能繁母猪达到600头,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100户养殖户逐渐走向富裕。第三步,扩大繁殖场规模,使能繁母猪达到1000头,使新晃品改率达到80%,GDP增长1.5亿元。建成一次性10000头的育肥场,争取成功供港。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用250万元资金与先进的养殖技术,每年重点扶持5个养殖场,然后这个养殖场又去扶持另外5养殖场……,如此循环往复,使新晃的养殖业人人赚钱,个个开心。

  由此可见,康达牧业不仅仅只是张云华同志一个人康达牧业,更是全社会的康达牧业!

来源:红网新晃站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hnxhnews.com/content/2011/06/19/838825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