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福地怀化”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活动走进我县

来源:新晃融媒 作者:熊玉萍 杨长钊 编辑:罗云婷 2025-07-01 15:54:37

新晃融媒7月1日讯(记者:熊玉萍 杨长钊)6月30日,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福地怀化”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活动走进我县,为即将在怀化举办的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营造浓厚氛围。在我县期间,50余名文化记者走访调研我县多处文化地标,共同开启一段关于新晃文化与历史的深度探索之旅。县领导杨鹏、田新益、夏崇源等参加。

当天,采访团首先来到古夜郎侗族农耕文化博物馆,馆内丰富的藏品令采访团成员目不暇接。从古老的侗族图腾,到生产渔猎工具,再到饮食起居的各类用品,3000余件文物和文化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古夜郎侗族先民的生活。

乐山日报原副总编辑 陈宏杰:首先对侗族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第二对侗族的起源、习俗有了更多的了解,充分感觉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融合中,我们已经不断发展、不断前行,我相信,新晃侗族(同胞)会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发展会越来越好。我觉得以后应该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掘、传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地发扬光大。

在新晃沛霖龙脑公司,丰富多样的龙脑产品吸引了采访团成员的目光。大家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龙脑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现场体验了龙脑眼贴、龙脑香薰、龙脑原液等龙脑产品,对公司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光明日报文艺部原主任 彭程:刚刚试了一下龙脑的眼贴,马上就有一种很舒服的清凉感,感觉到比过去涂抹清凉油那个功效更强。当时只发现了一两株,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大种植,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研制出了非常有特色的产品,无论是对我们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们的健康都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情。

来到龙溪古镇,采访团成员全方位感受新晃独特的古镇文旅、红色文化、农耕文明、商道文化及非遗魅力。大家认真聆听讲解,观看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对西南联大学子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求学、追求知识的精神深感敬佩。随后,还观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咚咚推”的表演,品尝了侗乡美食黑油茶。

光明日报文艺部原主任 彭程:尤其是对这一带作为当年的西南联大南迁到昆明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的那一段经历感兴趣,刚才经过我们当地同志的介绍,也了解了当年的师生们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矢志不移地走完文化长征之路,保留了我们中国的文化文脉,这在西南联大的校史上谱写了难忘的一笔,这都是一笔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济宁日报编委 文化周末周刊主编 成岳:黑油茶的话,我觉得是一件很神奇的食品,好像能做主食也能做零食,这些配料里面我觉得最有意思、印象最深的话就是这个长条的用米面做的这个叫灰碱粑的,这个灰碱粑它的特点就是口感比较绵软,口感的话感到非常爽滑。

北京日报副刊部编辑 杨晓斌:一对夫妻、一支队伍和一匹战马,这里头有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还有西南联大的师生们、还有一个沉马的故事,这些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我们副刊部的工作人员是一笔非常好的财富,对我们了解这段历史很有启发,对我们今年的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日(报道工作)是一个启发,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据悉,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成立于1995年12月,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报纸副刊界唯一全国性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现拥有团体会员单位包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在内的200多家报社。此次新晃之行,采访团通过实地走访、深度对话与沉浸式体验,立体化记录了新晃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据悉,相关报道将通过全媒体矩阵进行传播,以多元视角向全国观众展现新晃的历史厚度、文化温度与发展热度,助力新晃特色文旅品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来源:新晃融媒

作者:熊玉萍 杨长钊

编辑:罗云婷

本文链接:http://www.hnxhnews.com/content/646941/83/150902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