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融媒7月31日讯(通讯员:杨镕穗)盛夏时节,凉伞镇花园村种植大户袁志薛的“山顶红家庭农场”里,120亩李子迎来丰收。枝头挂满红润饱满的高山反季节芙蓉李,果香四溢。这片果园,不仅见证了他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蜕变,也凝聚着当地帮扶力量的接力付出。
因家境贫寒,袁志薛1992年职高毕业后便远赴温州打工,一个人扛下了家庭的重担。2012年,为了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小孩,他选择返乡创业。创业初期,项目选择、资金、技术等问题接踵而至,经历了多次失败,并花光了多年积蓄。面对困境,袁志薛没有放弃,他反复总结失败的经验,经多方比较,决心在家乡高海拔的山顶大面积种植高山反季节芙蓉李,为此专门从外省引进优质种苗,并成功克服高海拔环境带来的挑战。
在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他成功申请到5万元贷款,为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凭借一股韧劲,原本不懂种植技术的他,硬是啃下20多本专业书籍,并多次请教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逐渐摸索出科学的管理方法。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2017年,他在花园村半坡组的山顶成功种活了果树,播下希望的种子。同年,他创办了“新晃山顶红家庭农场”,并流转了58亩土地,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2018年,他带头集资扩宽通组公路,并主动牵线搭桥,升级通组宽带网络,彻底解决了运输及通讯难题,为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
2020年,他获评全县“最美脱贫示范户”,农场年收入突破10万元,成功摘掉“贫困帽”。2021年,果园扩至103亩,年产李子8万斤,收入超20万元。如今,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果园规模已达120亩。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富。”袁志薛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通过推行“包技术指导、包销售渠道、包利润分成”的“三包”模式,带动周边乡亲增收。他还吸收了11户脱贫户入股,培养6名技术能手;每年在果园维护、收成等环节提供就业岗位超100个,累计支付工资超10万元;累计流转荒山80余亩,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乡亲们共享发展红利。
13年来,袁志薛扎根荒山种果,始终坚持绿色种植理念。不催熟、不滥用农药,让李子自然生长。这份坚守换来了果肉饱满、酸甜适中的好品质,他的李子不仅成了市场上抢手的“幸福果”,更畅销全国,打响了口碑。在种植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袁志薛并未止步。他正规划拓宽产业链,计划发展观光采摘项目,打造“春赏花、夏采果”的乡村旅游模式,让果园从“卖果子”向“卖风景、卖体验”升级。
来源:新晃融媒
作者:杨镕穗
编辑:罗云婷
本文为新晃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hnxhnews.com/content/646941/75/1517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