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种出“金银”来
——记2011年新晃县“十佳创业之星”姚剑波
当你进入茶坪村,一定会就会看到一片开阔茂密的金银花苗木,它的拥有者是姚剑波;当你走近茶坪村的第一座房屋,一定会看到一辆停放在它旁边的红色农用车,它的司机是姚剑波;当你踏进茶坪村的第一户人家,一定会看到猪羊满圈,窗明院宽,它的主人是姚剑波;当你看到一个满脸笑容,透着精明强干的庄稼汉子,他就是姚剑波。姚剑波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更是一为地道的农民,但他的作为却绝不普通,他的成绩却绝不平凡。
现年44岁的姚剑波,现任茶坪村党支部书记,年纪虽然不大,但在群众中的威望却很高,党龄虽然不长,得到的荣誉却不少。2003年县委组织部还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作为“十佳致富带头人”在全县宣传他的先进事迹。更因为工作出色,他曾多次被县、乡两级党组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是村里的能人,更是乡里的名人,他是能人,因为他有想法、有能力,有致富奔康的勇气和决心,并在不断实践中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是名人,因为他无私,心里想着群众,自己富裕的同时,把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了更多人,让大伙一起富起来。
带头作表率,先做“领头羊”
姚剑波所在的茶坪村地理位置偏僻,平均海拔9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157户,583人。这个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群众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部分群众仍然处在温饱线边缘。2004年12月,在支部换届中,姚剑波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上任后,他最大的目标就是让全村群众都富裕起来。为了这个目标,他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给全村群众做出表率,为全村群众的发展多积累些经验,于是他把自己当成了试验田,开始了为致富奔康不断探索和时间的过程,也拉开了他成为致富带头人的序幕。
在政策的支持下,姚剑波开动脑筋,踏实劳动,广开致富门路,在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他一方面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利用自然资源,大搞山地开发,栽植了12亩优质水果,并尝试种植了多种适合在高寒山区生长的农作物。另一方面,他利用自然的草山草坡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种草10余亩,养殖优质肉羊120头,平均每年出栏80头,仅此一项年创收万余元。
自此,姚剑波挖到了他在致富奔康道路上的“第一桶金”,不但家里的生活改善了,更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村里的许多群众也跟随着他的脚步,开始了致富奔康的历程。然而,他并未就此满足,而是踏上了求新求变的探索之路。
探索求变化,再做“第一人”
2004年12月上任以后,他始终关注和思考着今后的发展方向,他千方百计的四处搜集信息,在综合分析市场前景,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他看准了中药材市场,挑中金银花种植项目。茶坪村处于高寒山区,十分适宜金银花生长,同时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金银花价格也一路稳升不降。
盘算好了,说干就干。2005年初,他拿出了家里的存款,全部用来购买了金银花苗,在自家的田里种植了20亩金银花,建立起了自己的金银花基地,也开始走上了他从“花”里种出“金银”的成功之路。
刚开始种植金银花,并没有他想象的简单,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接踵而来,甚至刚刚种植没多久就有部分的花木枯萎死亡。看到这种情况,身边人有埋怨的,说他不该这么冲动,一下子就搞这么多;有质疑的,觉得这个东西搞不好;有劝他的,让他赶紧放弃。可姚剑波却犯了倔,他说:“万事开头难。这才刚刚遇到一点问题就放弃,怎么可能会成功,有问题我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困难我就想办法克服困难,我就不信搞不成。”从此,他更加忙碌,四处奔走。为了观察苗目生长情况,他一天往地里跑几趟,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手上资金不足了,他就四处去借;遇到种植技术上的问题,他就一趟趟去乡政府招农技员咨询,一次次往县城跑,向专家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姚剑波的坚持最终给予了他回报。当年金银花就成功产出了50多公斤,虽然没赚到钱,但希望有了。他往田里跑的更勤了,学习的更多了,金银花的年产出量也越来越多了。到2008年,姚剑波种植的金银花当年已产出300余斤,仅此一项创收了1000余元。终于尝到甜头的他自此一发不可收拾,2009年,姚剑波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20亩,并与中药材公司老板签订了价值近50万的收购合同。
致富不忘本,还是“服务员”
率先致富的姚剑波,并没有因为富裕而忘掉乡亲,他一方面主动邀请本村群众一起金银花种植,并利用外出运输的休闲时间,跑书店、找技术人员学技术,回家后免费给村民传授种、养植技术,几年来一直坚持着每一个月按时给周围的群众上一堂科技课,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在他的带动下,现全村有40余户种植了金银花近400余亩,每户平均增收1000元。另一方面,他更加积极的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继续力争做好大家的“服务员”。
为方便群众,他常年开着自家的农用车穿梭在那坎坷的道路上行驶,自费为村民拉化肥和农用物质,热情服务上门;为了交通安全经常自费拉沙、石填补坑坑洼洼的“小鱼塘”。
二○○七年冬,地处海拔900米高寒地带的茶坪村,经受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持续2个月的冰冻,刚刚进行农网改造的高、低压线路受到严重损坏,全长12公里,几十根电杆严重毁损,直径一厘米的高压铝线跟手臂一样大,电断了,不能照明,不能加工,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成了急需解决的关键。姚剑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组织群众齐心协力渡难关,硬是在春节前架起了临时电杆,恢复了照明,让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的春节。天气转暖后,他扔下自家的农活,一边与乡政府和供电所联系,甚至自费出资筹备急需物质,一边组织群众义务投工,经过艰苦奋战,终于架通了30余公里高低压线路。茶坪村群众在评价他时,都会挑起大拇哥,说“这个书记我们真没选错”。
来源:红网新晃站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新晃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hnxhnews.com/content/2011/06/19/838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