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挂职记者彭盼日记:村官上任,先签辞职承诺书

来源:红网新晃站 作者:今日女报记者 彭盼 编辑:redcloud 2011-06-12 17:01:12

        来到中寨镇已经一个月了,这个湖南最西陲的边镇终于迎来了两个月来第一场雨。开始的时候雨点很稀,在半夜偷偷地落着,后来就无所顾忌的倾斜下来,尖利地穿透了热气,赶跑了热浪。上半夜还因为酷热睡不着的我,听到点滴的雨声,居然睡了一个久违的安稳觉。

  清早起来散步,雨后的中寨,空气像玻璃一样透明,深吸一口,一股清冷的凉意从口腔直入肺腑,把在城市里吸入的汽车尾气和二氧化碳统统赶了出来。太阳光很洁净,看不见一丝浮动的尘埃。话说回来,只有在这里,才能享受这么可口的空气,这么醉人的阳光。

  今天是公道村村委会选举的日子,早上6点不到,我们便从镇上往村里赶。一场雨过后,本来已经干涸的洮河又重新开始奔流,初夏的田野也被浇灌得格外分明。这个时候,经历了喧嚣夜晚的长沙也许还没睡醒,但是无聊却安静的中寨已经拉开了生活的幕帘。透过车窗,年迈的农夫们蹲在地里收割倒伏在地的油菜籽,雨后的泥泞让他们脸上身上如同抹上了一层厚厚的墨,油菜籽苦涩、呛人的味道也没有让他们放弃收割,他们只是耐心地一镰刀一镰刀将油菜籽收回去,卖出去,把生活和希望买回来。

  一个小时的山路后,我们来到了公道村。尽管这个月里,我已经见识过很多在长沙看不到的贫穷,但是我还是被公道村的萧索和落魄为之动容。这是一个坐落在群山中的村子,山这边是湖南,山那边是贵州的地域,村子被夹在两省中间艰难且贫困的喘息着。

  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没有院墙,一眼可以看穿的木房和草棚表示着主人的经济状况。我们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一间半简易土坯房,在村子的西北角山坡上。我走到土坯房旁边一看,后墙快倒了。我和村支书说了这个情况,这个面色麻木的50岁侗族汉子憨憨地笑了笑说是呀,面部确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选举工作开始,我们翻过一个土沟,来到比二组的一栋木楼,这是整个比二组还留守在村里的唯一一户人家,其余的人家,都离开了村子,去外地发展。说是一户,实际上也只有一个老汉和他的小儿子两个人。踏进门槛,一股浓烈的霉味儿扑面而来。一个干瘦干瘦的老汉正在堂屋里编斗笠。我看上去他至少有60多岁,而同行的村支书却告诉我们,他实际上只有48岁。

  当我们表达了来意后,老汉面无表情的从里屋把儿子喊了出来填票。我趁着这个机会,和老汉聊了几句。他告诉我,他们这个村子很穷,除了贵州的贫穷地区的姑娘们,很少有人嫁到这里来。即便是这样,让儿子娶个媳妇也得差不多10万块钱。一旁的村支书插嘴说,这个老汉每年能在土地里赚两万多块钱,在村里算是个“能人”。然而他穿的却都是儿子们换下来的衣服,住的木楼也是全村最破旧的。赚到的钱先是让大儿子结婚了,然后现在又在准备钱给小儿子娶媳妇。

  选举工作一直到下午才结束,晚上,镇委班子专门召开了讨论会,谈论的主要内容是让新选举出来村委会成员签订“辞职承诺书”上岗。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加上现行法律规定的罢免程序复杂、成本过高等原因,导致了很多没有能力,人品也有问题的村干部“能上难下”,最后导致村子越来越穷,人口也越来越少。

  因此,此次村委换届结束后,中寨镇可能会推行村干部辞职承诺制度,村干部上任前先签订“辞职承诺书”,承诺书中列出了村干部视情节主动辞职的多种情况,包括是否有贪污、挪用、骗取套取、截留国家强农惠农资金等行为。一条条承诺就像一个个“紧箍咒”,给村干部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有了这份沉甸甸的承诺后,村干部会不会把给村民的位置摆得更重?今后的3年,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红网新晃站

作者:今日女报记者 彭盼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hnxhnews.com/content/2011/06/12/838833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