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晃风俗之赶场——这般的热闹熙攘总会让人心里也暖和起来

来源:红网新晃站 作者:王菲菲 编辑:redcloud 2010-09-07 15:58:07
  时刻新闻
—分享—

  赶场,北方人叫赶集,湘西人叫赶场——宋祖英的《小背篓》为证。如今多的是买卖的地方,这种小集市小集渐渐消失,怕也只剩乡里和小小县城有场可赶了

  新晃赶场是逢阴历的四、九,历来聚集在河边这条街。

  沿河堤的亭子没有披红着绿,颇为朴拙。古来的说法,河堤上修亭子是镇压洪水的。新晃的赶场基本上从此处算正式开始。

  街上的摊子占满了半条街,剩下的就是满满的人。

  满街的人都不慌不忙地缓缓流动,碰上熟人就闪在摊侧慢慢闲话一回:“你买的酱辣子好多钱?……”“哟!我买贵了,你到哪里买的……”“过两天那个田妈的小崽结婚,客不?……”“听讲那个妹崽是大湾罗的……”

  河堤一带摆满了竹器和原木东西,触感并不光滑,有淡淡的竹木香气。

  木盆木凳子都是一摞一摞用扁担担来的。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都是光屁股在木盆子里洗澡,溅得一屋子水。还有大箩筐,小时候外婆把我们几个姊妹一头挑一个进城里赶场。

  搓衣板、刷把和斗篷都是崭新的,怎么没见着棒槌呢?小时候姨在河里槌衣服,我们捉螃蟹,那敲打衣服的声音令人分外安心。

 

  竹编小提篮样的小火箱,上小学时人手一个提着去上学,还在里面烤芍吃,后来似乎是不准带了。

  继续往前走,路边多是卖菜蔬的,青红黄白那叫一个水灵。绝没有一口价的规矩,亲亲切切的小民生活。

  除了蔬菜,多的是民间特色食品,原料各不相同味道各不相同。

  绿色的是菜粑:暗暗的绿。吃在嘴里十分柔滑,像在舌头上滚,有点野菜的甘涩滋味,缠绕不去。夹心里是一层豆粉,暗暗的红,丝丝的香。大个头的是灰碱粑,著名的侗乡油茶就是它做主料。在湖南恐怕只有新晃才有的。

  摊子上这种不起眼的黑白条纹或格子布叫做“家机布”,粗粗的棉线密实地织成,大多上过浆,摸上去硬邦邦的,做床单非常暖和又经用。

  靠墙一溜坐着的是卖布鞋的婆婆,裁面子纳底绣花,手指上都带着黄澄澄的顶针,纯手工哦。

  街道末处卖些钱纸香烛,做工算不得精致,一把一把一叠一叠承载的都是人世的思念。

  有些人我们思念,不管在不在身边;有些地方我们思念,不管在不在眼前……

 

编辑:吴必茂    

来源:红网新晃站

作者:王菲菲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hnxhnews.com/content/2010/09/07/83892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