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侗家火铺歌飞扬

来源:红网新晃站 作者:姚茂椿 编辑:redcloud 2010-07-13 09:07:26
  时刻新闻
—分享—

 

 

侗家人看重火铺,因为在火铺上,他们有自己的“卡拉OK”。

在侗家的木楼里,位于堂屋后间的火铺,是家庭的厨房。然而它的功能却远远超出厨房。到过侗乡的人都知道,侗家火铺有正方形,也有长方形,小的几平方米,大的十几平方米,全用木板枋搭成,约高于地面一尺五左右。在火铺的中心,是用黄泥、石片做的火塘。其中固定有三脚铁架,人们叫它“青架”,用来搁锅子、鼎罐煮东西。在火塘上方,挂有一层或几层木架,侗家人叫“炕”,是熏焙东西的地方。火铺周围还摆着许多木凳,有的是一截截圆木锯成的“团”,有的凳子被做成一方留有一个小孔的空箱。寂静的时刻,若突然从箱内蹦出一只咪咪的猫儿,整个静物画似的火铺,便显出许多生动与情趣来。火铺虽小,却弥漫着侗家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着侗乡的变迁。

在平常的日子里,侗家火铺演奏着朴素的“进行曲”。就是这平凡的火铺,千百年来系着侗家人独特的人生情结。侗家幼儿学会走路之前,火铺是主要的生长、娱乐场所。他们在火铺周围滚爬的日子,长大了也不会忘记。成年人也离不开火铺,在一天的劳累后,便聚坐在火铺旁,或安排明日的生产经营,或商量家庭生计。老人临终前,也被抬到火铺上,咽下最后一口气。经过漫长的岁月,侗家火铺终于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从凄清步入了祥和。吉祥的日子,火铺便会掀起一个个生活的高潮。人们祝贺小孩降生,为老人祝寿,招待亲戚朋友,致词唱和,热闹非凡。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围坐火铺,辞旧迎新。这时,在外做事、读书的人都回到了家里,吃毕团年饭,烧起一炉旺火,或收看电视,或听出门在外的介绍新鲜事,或听老人们讲过去;小孩则吵着要听“太空激战”或“姜良姜妹”之类的传奇,或猜一些“对门山上有个碗,天天落雨落不满”之类的谜语。谈笑风生,守岁到天明。

几乎所有的家庭,暖意洋洋的火铺里头,都是老人的“专座”。坐在老人两侧的是年轻人,他们在火小时为火塘添加柴火。吃饭时为老人装饭夹菜。外地客人来到侗寨,也会被让进火铺里头,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更会倍感温暖。

改革奏响了山乡的变奏曲,侗家火铺新韵也日见“OK”。椅子取代了“团”,黑鼎罐换成了高压锅,炊具什物,一应俱全,再也见不到小油碗,破盐罐。炒菜也讲究起了烹饪技巧和营养构成。且不说他们菜食的丰富,抬头看看那炕上,就知道仅有几块湿柴的空荡已成为过去。腊肉、干鱼齐齐挂着,在炭火的的熏烤下,溢出阵阵撩人的香味,好不馋人。明亮的电灯代替了昏暗的油灯,映照着一张张笑脸。过去,侗家人终日守在穷山沟里,想的是如何填饱肚子。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山寨,侗胞们已不满足于吃穿不愁,他们还想发家致富,想走出山门闯世界去。当山外打工的小伙、姑娘回家过年时,火铺上又多了组合音响,也多了现代味。听说勤劳的儿子得到比同事们大的红包,全家便好开心。此刻,火铺也像个组合音响,发自内心的笑声立体地震荡。怪不得,一些侗族文化人走出山寨后,排解不去对火铺的怀念。四四方方的火铺,中间又有个四四方方的火塘,两个方框正好构成汉语中的“回”字。他们说,有了火铺,游子离乡再远,他的心也会常回故乡。即使梦中坐上火铺,再凉的心,也变得温暖。

不知谁家新做的火铺要开始启用了,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响过,有人唱起了恭贺的侗歌:

做的火铺四四方,

三脚青架坐中央;

火塘不断千年火,

鼎罐不断万年粮。

这歌声,伴随着组合音响播放的港台音乐,从侗家的火铺传出来,在侗寨的上空回荡,然后向山外的世界飘去……

 

来源:红网新晃站

作者:姚茂椿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hnxhnews.com/content/2010/07/01/838931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