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怀化市政府门户网站“嘉宾访谈”的直播现场。我是主持人胡敏。今天坐客节目现场的嘉宾是新晃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霞。张县长,您好,欢迎来到“嘉宾访谈”现场。
张 霞:各位网友朋友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提到新晃,大家会联想起古老神秘的夜郎文化,联想到独具特色的侗乡风情,联想到美味可口的新晃牛肉。据我所知,张县长从市旅游局到新晃工作,大概有一年时间了。在这里,能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新晃的情况吗?
张 霞:非常感谢栏目组给我提供这样难得的机会向大家介绍新晃、推介新晃。虽然到新晃工作时间不很长,但感受却很深。在我看来,新晃有四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区位独特。新晃位于湖南省最西部,除东面与本省芷江相连外,南、西、北三面与贵州省毗邻,自古为湖南通往大西南的重要通道,素有“湘黔通衢”、“黔楚咽喉”之称。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湘黔铁路穿境而过,正在修建的的沪昆高速铁路过境新晃并设站点,规划建设的松丛高速公路在新晃境内与沪昆高速公路呈十字型交汇。新晃东到长沙、南下桂林、西进贵阳、北上重庆都只需4小时左右车程,而且距东面芷江机场和西面的铜仁机场不到1小时的车程,交通十分便利。所以说新晃的区位十分独特,既是怀化的西大门,也是湖南的西大门,同时还是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抓好新晃建设与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二是物产独特。新晃有“三宝”,就是黄牛、烤烟和右旋龙脑樟。其中,新晃黄牛肉以“肉质细嫩、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而享誉三湘,并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畅销国内及港澳地区,供不应求;右旋龙脑樟为国内独有资源,药用价值极高,目前种植面积7000多亩,用它提炼的天然冰片单位价值超过黄金,被列入了全省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新晃生产的“天堂”牌烤烟品质上乘,为我省芙蓉王品牌系列香烟必须原料,被指定作为巴西、津巴布韦等国进口烟叶的部分替代产品,在全省享有较高知名度。新晃还是全国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湖南省烟叶生产基地县和中药材产业化开发示范县。同时,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重晶石、钾、金、铅锌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重晶石储量达2.8亿吨,钾长石储量达9.8亿吨,为全国特大型优质矿床。
三是文化独特。新晃古属夜郎国治地,唐宋两朝曾置夜郎县,历时287年。夜郎文化积淀厚重,著名人类学
四是景观独特。县内有寒武纪时代所形成、长达15公里的夜郎大峡谷;有集疗养保健功能于一体的八江口温泉;有巫傩文化与侗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贡溪天井寨;有历史久远、保存完好的龙溪古镇;有充满传奇、富于特色的燕来寺、祥云石山;还有正在修建的夜郎十里长街、千户侗寨,等等。这些奇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具有相当高的开发价值,为新晃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感觉新晃人杰地灵,发展潜力较大,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据我了解,您是我们湖南省最年轻的女县长,工作富有创造性,相当有魄力。到新晃后,您相继提出了打造“湖南西部工业基地”、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建设“全国最大的天然冰片加工基地”等一系列主张。特别是对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从上到下大家都十分关注,也想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此,您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的有关情况呢?
张 霞:感谢主持人的夸奖。我们之所以提出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主要是基于新晃县情的考虑,在肉牛产业发展上,新晃具有五大突出优势:
一是品牌优势突出。新晃作为国家级湘西黄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湖南省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县、湖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肉牛生产重点县,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新晃黄牛肉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新晃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打造新晃黄牛品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目前,我省入列国家地理标志的动物类保护产品只有两个,一个是临武鸭,一个就是新晃黄牛肉。我相信,只要用好国家地标产品这个品牌,充分挖掘潜力,我们一定能把新晃肉牛产业做大做强,做成像临武鸭一样的国内知名品牌。
二是资源优势突出。新晃草山草坡面积广,牧草资源丰富,有各类草场120万亩,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农作物秸秆达40万吨,理论载畜量30万个黄牛单位。如果开展草山改良、人工种草,理论载畜量还可大幅增长。而且,新晃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生产的肉牛品质超群,深得消费者喜爱,在发展肉牛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是技术优势。养殖方面,新晃5万多农户、10余万农村劳动力都有丰富的养牛经验和长期的养牛传统。而且近年来,随着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国家级湘西黄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湖南省“肉牛良种繁育及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等一大批肉牛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新晃黄牛标准化养殖技术在全县广大农村得到了较快普及和推广,入户率达到76%,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全县建有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28个,年肉牛养殖量在18万头以上,为湖南重要的肉牛生产基地。品改方面,全县建有1座肉牛品改中心,22个乡镇都建立了品改站,培养了一支100余人的品改服务队伍。每年实施肉牛冷配达1.5万胎次以上,居全省前列。目前,已引进国外优良肉牛品种,培育新晃黄牛新品系,成功选育新晃黄牛F1代核心群2000余头。加工方面,全县有大小牛肉加工企业23家,年加工能力过8000吨,产值达3.4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其中,嘉信食品公司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老蔡食品和小肥牛公司为市级龙头企业;有4家企业获得了QS9000产品质量认证。目前,全县从事牛肉加工的产业技术工人600余人。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这些工人均掌握了独具回族特色的牛肉加工技术,所开发生产的冷鲜牛肉、腊制品、酒店餐饮和休闲食品四大系列60多个产品均供不应求。2009年,全县牛肉产品的产销量达5000吨。
四是市场优势突出。全县建有大小肉牛交易市场17个,其中龙溪牛市为湖南西部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活牛年交易量居全省第一,对周边贵州、四川、重庆一些县市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同时,我县还拥有6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有30多个肉牛养殖和运输协会,会员有358人。肉牛市场集聚能力强,覆盖范围广,交易十分活跃。比如,我县鱼市镇岩山村的支部书记姚沅建,兼职从事肉牛贩运,每年销往上海的活牛超过2000多头。
五是政策优势突出。今年,国家首次将肉牛列入了优势农产品,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意见》;省里也出台了扶持草食动物发展的政策措施,市政府也把肉牛产业列入“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之一,正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生猪和肉牛养殖小区建设的决定》,为新晃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既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要求。可以说,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是势在必行,也切实可行。它对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会对全市乃至全省的畜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感觉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这一设想既切合新晃实际,又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战略定位准确,发展空间广阔,不失为一条富民强县的好路子。那么,请问张县长,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张 霞: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品牌建设目标。我们计划通过10年时间,把新晃黄牛推出湖南,走向全国,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全国性知名品牌,确立新晃黄牛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优势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向打造“中国黄牛第一县”的目标努力。二是规模发展目标。计划到2020年,全县养牛22万头,并带动周边县市养牛50万头,出栏肉牛12万头,牛肉总产量达到1.48万吨,产值突破6亿元;年肉牛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加工产值达到16亿元。三是提质增效目标。力争到2020年,户均养殖优质肉牛达到4头,出栏肉牛2头,收入过万元,80%以上农户实现养牛致富。
主持人:通过张县长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以牛富民兴县的美好前景,非常鼓舞和振奋人心。下一步,围绕这些目标的实现,县委、县政府有何打算呢?
张 霞:围绕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我们的基本设想是这样的:主要通过“品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这种现代化的产业经营模式,来带动肉牛养殖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促进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打造肉牛品牌。一方面,加强与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的合作,联手打造具有新晃特色的黄牛品牌,切实提高新晃黄牛品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品牌创建,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特色产品,对获省市和国家级品牌的企业予以重奖。同时,我们将通过电视、报刊等各种形式来加强新晃黄牛品牌的营销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提升品牌知名度。
二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嘉信、老蔡、小肥牛等肉牛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肉牛加工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全面整合肉牛加工资源,组建肉牛加工集团公司,以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方式,促进肉牛加工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增强肉牛加工企业的带动能力。
三是建好肉牛产业基地。重点抓好四大基地建设:首先是抓好肉牛养殖基地建设。积极鼓励支持肉牛加工企业与农户联合,以订单生产模式建设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不断提高肉牛规模化养殖水平。到2015年,全县拟新建肉牛养殖小区100个,其中繁育小区40个,肉牛肥育小区60个。繁育小区饲养能繁母牛500头以上,肉牛肥育小区年出栏肉牛1000头以上。其次是抓好肉牛加工基地建设。去年,我们全面启动了新晃牛肉食品加工科技园建设,园区面积达300多亩。计划将县内牛肉加工骨干企业全部整体搬迁入园,实现肉牛加工的集群发展。目前园区建设已基本完成,已有3家企业入园。预计2015年,我县将建成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肉牛加工基地。再就是抓好肉牛集散基地建设。计划新建占地60亩的湖南西部肉牛批发交易市场,扩建15个乡镇牲畜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市场设施和功能,全力打造湘黔渝肉牛集散中心。还有就是抓好肉牛旅游基地建设。定期举办黄牛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牛文化表演和肉牛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发掘具有新晃特色的牛肉饮食文化,建设夜郎牛肉饮食街,增强新晃牛文化魅力;进一步完善新晃夜郎斗牛场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斗牛经纪人,定期举办湘黔渝三省市斗牛大赛,扩大新晃牛文化的影响力。
四是完善肉牛协会组织。以村为单位组建肉牛养殖协会,指导农户按标准、有计划发展肉牛生产,提高肉牛生产组织化水平。同时,在着力发展壮大县内肉牛流通协会组织的同时,大量吸纳周边县市的肉牛经纪人参入,流通协会组织,努力建成跨省际的肉牛流通网络,推进区域性大流通,促进肉牛生产与市场的良性对接。
五是扩大肉牛产业工人队伍。通过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模式,建立以农户为单位,以村寨为区域,小分散、大集中,全县一体化的肉牛养殖体系,并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组织农户开展肉牛养殖,逐步把农村大量的肉牛养殖户培育成为专业化、产业化的工人,加快肉牛工业化进程。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感到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的任务比较艰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予以保障呢?
张 霞:围绕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我们重点加强四大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强有力的、长期稳定的领导机制,县里已成立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抓肉牛产业发展,各乡镇也组建了相应工作班子,并将肉牛产业发展工作纳入乡镇双文明目标管理。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对能繁母牛、种公牛以及杂交育种给予政府补贴,对养殖小区,将建设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解决一定的无偿资金;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行税收返哺机制,在3年内由财政返还给企业用于发展生产;建立肉牛产业专项奖励基金,对成绩突出的乡镇、村以及有关部门给予奖励,对优秀的养殖、运销、品改、种草、加工的专业大户或企业给予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龙头企业以及优秀的管理、科研人员给予重奖。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县财政每年预算100多万元安排肉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育种、科研、技术推广、养殖小区基础性建设;协调小额信贷、扶贫贷款等各类信贷资金,扶持农户、企业和养殖小区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整合各级财政资金,用于肉牛产业的重点项目建设以及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的补助。
四是强化技术保障。成立肉牛养殖技术推广站,建立肉牛养殖技术培训中心;建立新晃黄牛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牛肉食品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积极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聘请肉牛产业所涉及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为养牛顾问,组建产业技术培训专家团;建设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引进国内国际成熟技术,整合现有技术,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健康养殖、肉牛繁育、牛肉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体系。
主持人:通过张县长的介绍,大家对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有这么好的思路,有县委、县政府这么大的决心,有强有力的措施为保障,我们相信,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在此,也祝愿新晃肉牛产业越来越红火,品牌越来越响亮,最终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张县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各位网友,再见。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