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一种“良方”叫靖州茯苓

来源: 观潮的螃蟹 编辑:罗云婷 2023-12-13 10:17:54
  时刻新闻
—分享—



据《本草纲目》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

在古时,茯苓被誉为“四时神药”,因为其功效非常广泛,且不分四季。

茯苓不仅可入药,还可成为美味香甜的糕点和地方小食。

唐代诗人贾岛有诗云:“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老君经。”意思是二十年中都在食用茯苓。



▲以茯苓为主原料的部分产品。

说起茯苓,不能不提怀化的靖州。靖州被称为“中国茯苓之乡”,十方九苓七出靖州。

“土疙瘩”变成“金疙瘩”,从深山走出国门,又将制药业大佬引进深山,靖州茯苓这味“良方”发挥出了大效用,持续为县域经济强筋活络。

既有先天优势,更有后天努力

在马尾松林里,种植户们沿着树根挖开小土堆,取出埋在里面的袋料,经过农户们初步处理后,这些袋子里的新鲜茯苓被运出大山,送入当地的加工厂进行加工。


图片


▲靖州茯苓交易市场内的场景。

“今年茯苓丰收,我收获的茯苓,全部卖出去的话收入能有30万元。”10月中旬,茯苓种植户李翠钱一早就带着收获的茯苓,来到茯苓贸易市场,进场不到十分钟,李翠钱就成功完成当天的“销售任务”,收入3万余元。

观潮君了解到,茯苓不仅是李翠钱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靖州大力发展的重要农业特色产业。

靖州,位于湘西南,是湘黔桂三省接边区域中心。靖州栽培茯苓历史悠久,是中国野生茯苓纯菌丝种发源地。

得益于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2014年,“靖州茯苓”被原农业部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图片


▲位于靖州的中国茯苓科技产业园。

靖州发展茯苓产业既有先天优势,更有后天努力。

前不久,第三届全国茯苓大会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召开。这不是靖州第一次承办全国茯苓大会,早在2017年,第二届全国茯苓大会就在靖州举办。

经过多年发展,靖州年集散茯苓8万吨,约占全国的70%,出口(含转出口)量占全国茯苓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

这个当地人称“土疙瘩”的小小药材,已成为靖州一大支柱性产业。靖州也成为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茯苓加工及出口基地、茯苓菌种供应和技术推广中心,有着全国最完整的茯苓产业链条、最大的茯苓加工交易中心、唯一的“茯苓价格指数”信息发布平台。

这些数据说明了靖州在全国茯苓产业的龙头地位。


图片


▲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处理茯苓。

如今,茯苓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好渠道。全县有216家菌种厂,年生产菌种约4000万袋,占全国茯苓主产区70%以上,带动5万余人就业,每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

“链”式招商,培强产业链

茯苓是药食同源的大宗中药材,是“湘九味”之一,也是“怀六味”之首。

茯苓产业作为怀化重点建设的中药材优势产业链之一,靖州正为怀化打造“中国南方中药谷”贡献力量。


图片


▲靖州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摄影:陈俊名)

为了做大做强茯苓产业,靖州相继建成茯苓加工贸易中心、茯苓小微企业孵化中心、区域性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配套设施,同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让茯苓上下游企业集聚靖州,创造出集聚资源要素的“强磁场”。

今年2月,靖州全国茯苓(中药材)及其制品电子贸易平台正式上线,助推靖州茯苓产业提档升级。

一个多月前,修正药业集团(湖南)生物医药项目开工仪式在靖州茯苓科技产业园举行。项目总投资达13亿,这是迄今为止,靖州招商引资资金投入最大、品牌影响最强、产业链条最全的项目。


图片


▲修正药业集团(湖南)生物医药项目开工仪式。

观潮君了解到,从今年6月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项目正式签约,再到修正药业集团(湖南)药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仅用时一个月。

修正药业集团的引进,将助力靖州培强茯苓产业链,进一步巩固靖州的茯苓产业地位。

靖州通过“链”式招商,园区先后引进29家茯苓加工企业,重点培育7家高新技术规模企业,实现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


图片


▲茯苓加工贸易中心。

2022年靖州茯苓(中药材)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6.7亿元,“靖州茯苓产业发展”入选国家发改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土疙瘩”变“金疙瘩”的良方

每个县域都有土特产,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是共同的命题,为何靖州茯苓成为了当地支柱产业?观潮君试图梳理其中的“良方”。


图片


▲2023第三届全国茯苓大会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举行。

大写“土特产”文章,培育产业“拳头”。土特产产于本地,因此,做好“土特产”文章,有利于发展一村一品、促进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增收。

不临海、没有交通优势的靖州,将小小的茯苓做成大产业,成为全国最大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可见多年来的闯与拼。

中国茯苓科技产业园从无到有,修正药业这类头部企业的落户,无疑是对这种努力所作的肯定,也让靖州的土特产变为了更有力量的产业“拳头”。

强化科技赋能,让“土疙瘩”更有含金量。土特产如果没有科技加持,可能就一直是“土疙瘩”,无法提高附加值和含金量。

靖州持续为茯苓注入科技含量。比如建设茯苓菌种选育繁殖研发中心,自主选育出“湘靖28”茯苓新菌种,并进行太空育种,目前“湘靖28”是全国主流茯苓菌种。靖州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就茯苓开展“产学研”合作,还推出了湖南首个中药材ISO标准。通过科技赋能,“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图片


▲不同品类的茯苓原料。

积极跨界创新,让产品变“潮品”。土特产如果不创新,只吃老本,就可能始终处在初级产品阶段,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靖州引导企业从茯苓产品粗加工向食品、药品、化妆品行业延伸,比如开发出了“茯苓饮”“茯苓酒”“茯苓粉”“茯苓面膜”等保健品、食品和美容化妆品,产品远销东盟。目前,靖州助力园区企业研发出茯苓精深加工产品110多种,打开了茯苓大健康产业渠道。从食品药品向生活“潮品”拓展,这种跨界思维,将让茯苓产业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乡村要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作出重要部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靖州茯苓或许提供了一种“良方”,也验证了一个事实。

乡村振兴,只要路选对了,坚持下去,终会迎来拨云见日的时刻。


来源: 观潮的螃蟹

编辑:罗云婷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