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浅谈武陵山片区新晃县乡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和建议

来源:交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作者:姚峻岭 编辑:redcloud 2015-01-05 10:03:56

   摘要:乡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交通运输保障;乡镇党委政府均把乡村公路建设建设作为镇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民生工作来抓,并千方百计加强向上级部门争取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本人有幸参与武陵山片区新晃县乡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试从剖析建设面临的问题入手,就新晃侗族自治县乡村公路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乡村公路、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已经成为农村道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重要作用的集中体现和经验总结。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强化农村公路管理,改善交通运输环境,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商品流通铺平道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国家政策

  2003年,交通运输部提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方针政策,自此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充分重视,加快了建设步伐,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大热潮,风雨兼程,历时近十载,成绩喜人,效果明显。大致推进趋是从北方平原地带向南方山地丘陵地带发展,由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边远地区推进的一个过程。

  二、地域分析

  新晃县是湖南省及国家武陵山片区一个边远山区贫困县,位于湘西中低山丘陵西部,西接云贵高原,东连芷江,西南北三面与贵州毗邻。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84.22%,最高峰天雷山海拔1136米。境内溪流众多,形成许多溪谷平地。全县辖7个镇、1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县政府驻新晃镇。2013年新晃人口约27万,其中侗族占80.13%。历来素有“湘黔通衢”、“滇黔咽喉”之称,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楚尾黔首夜郎根”。是湘黔边界重要的商道和物资集散地。我县乡村山区公路建设起步晚,建设成本制约了乡村交通的发展。

  三、我县乡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县坚持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竭力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自交通质安站成立来,截至2014年底,我县农村公路质量安全受监达到850公里,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515公里,全县23个乡镇通畅率、296个行政村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达到100%、100%和85%。目前,我县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乡镇2.5小时内到县城、行政村40分钟到乡镇”目标,农村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得到明显缓解。

  四、我县乡村公路存在的问题

  1.起初部分乡村道路规划建设不当,质量较差。一是2010年前部分乡镇村道受地形环境限制,规划技术性差,又受贫穷的经济条件制约,基本上都在原有老路上改建。二是农村公路建设没有考虑整个公路网络协调,农民想修路,但未能达到公路通行设计要求。三是施工队伍不顾质量,为此村道公路的建设,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为满足农村分散居住条件下的交通需求,造成部分地段乡村公路路况较差,乡镇自为“阵”,各村为线,未能起到为农民提供交通服务的作用。导致形成了水泥路建成后并不能做到真正通畅。

  2.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短缺。我县农村公路建设采取上级下拨专项资金及“县政府财政补助一部分,社会捐一部分,一事一议筹一部分”等行之有效的筹资办法进行建设。由于乡村公路的建设主体是农村办,一般情况下,以计划实施专项资金及县政府投入资金较少,投资分散;受“一事一议”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村民自筹资金难度加大;乡镇政府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公提留和义务工全部取消,已经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乡村道路建设。另外随着建筑市场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上涨,按照现行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公路建设成本与以前相比是大大提高。因此,在本就资金不足情况下出现资金缺口更大。

  3. 我县以修建的乡村公路安保设施严重缺失。近年在我县乡村道上出现的几次死亡交通事故就折射出了我县乡村公路安保设施严重缺失。由于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加之我县地形以山岭为主,农村公路多分布在山区,路线等级以四级及等外公路为主,路窄、坡陡、弯急、横坡陡峭路段较多。占大部分乡村公路只是“裸路”,2010年前修建的公路没有任何的安保设施,已建的安保设施,主要是交通安全标志、波形护栏和护墩,且有的安保设施不规范或已破损毁坏。就以鱼市镇为例,目前13个村,只有近几年修建的老黄冲、和平、古里的村道完善了安保设施,而其余的村只是在进口处设置了一块简易的注意安全的提示牌。

  4.权责界定不清,养护管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农村公路没有专职养护人员进行管理,致使公路病害还十分严重,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如通乡公路的管理,在养护体制改革以前,由县交通局专职人员进行管养,道路的病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公路基本上能够保持顺、畅、洁;养护体制改革以后,乡镇、村道路归乡村自行建养。有些乡村道路建成后根本就没有养护过,凡归乡镇或村养护的公路难以按常规养护。“重建轻养”情况相当普遍,乡村道路完好率很难保障。按公路“分级管理”原则,乡村公路两边的违章建(构)筑物较多,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乡村公路受益区域情况复杂。管护责权不清,致使乡村公路缺管失修、有名无实,任务不明,经常出现“晴通雨不通,通车路难行”的现象,导致乡镇、村和群众在实际管护中互相依赖。

  五、加快乡村公路建设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乡村公路建设中,充分发挥好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履行好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职责。一是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坚持做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结合,及时研究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体,村居要参与,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资源开发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多元投入、共同建设的乡村道路建设机制。三是区别对待,要对以前建设后达不到通畅的村道要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改造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四是对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重要性的认识和筹资建设养护上加大宣传力度,要传递“正能量”,营造乡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

  2.增加投入,完善安保设施。按照量力而行,建一条真正通畅一条的原则,严格按县级补助标准不打折兑现给乡镇,同时在新建农村公路中严格实行安全设施与道路修建“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特别要重视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的安保设施建设,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严防农村公路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3.认真落实《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一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建立项目管理机构,制定工程质量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资金拨付审核制度,督促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认真履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切实履行项目法人管理职责,同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监督。二是强化工程监理和技术指导,各乡镇新开工建设的农村公路项目,应向县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导组(设在县公路局)申请质量监理。县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导组要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导和监督的力度,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特别是要强化路面混凝土浇筑前的路基验收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三是加强工程质量评定,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和渝路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所要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强日常质量监督的同时,对乡镇申请质评的项目应尽快进行质量评定,以一个项目为单位,出具真实的公路工程质量签定和检测报告,完善质量监督手续。四是强化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对县农村办、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职、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县交通质安站违反规定出具质量合格文件、业主委托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所出具不真实的试验检测数据的,将按相关办法追究责任。同时县监察局、县督查室等部门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管力度,强化对以上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造成渎职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4.探索乡村公路养护筹资与养护方式。一是积极探索逐步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资金要逐步增加。二是在农村公路普查时,要统一统计标准与口径,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三是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沿线村民投工投劳养护农村公路。同时积极鼓励包括受益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捐赠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四是要努力降低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中人员经费的支出比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可以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鼓励通过竞争方式,将小型养护工程捆绑承包给专业化养护队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

来源:交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作者:姚峻岭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