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晃县紧紧围绕“后发赶超、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按照“强工壮农、兴城活旅、生态和谐、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突出基础完善与产业发展、突出城镇建设与社会管理、突出民生改善与生态保护,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就丰硕厚重,发展振奋人心,但存在问题更需正视。比照周边看新晃,接边的贵州县市借力政策竞相发展,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在本市范围内,新晃各项指标处在中下游水平,新晃已面临东挤西压的严峻形势。产业层次低、工业总量小、城镇化水平低等问题成为制约新晃发展的瓶颈。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新晃发展之路,托起新晃发展之梦,是历届领导班子与新晃干群的共同梦想与追求。
一、实现新晃梦,富民产业是载体
产业是富民的载体,产业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抓手,发展产业是解决新晃问题的总钥匙。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六个一”(即一石、一铁、一牛、一树、一泉、一街)下功夫,聘请专业团队加强对我县的产业调研,切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一批富民产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二是强化城乡统筹。新晃是个农业小县,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城市化发展滞后,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从城乡产业发展着手,培育产业市场,引导生产要素投向农村,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健全城乡保障机制,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是注重扶持带动。一方面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抓好政策落实。如在农业产业开发方面,着力丰富“企业+基地+农户”的有效实现形式,扩大种养规模,提高种养农户收益分成比例,使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达到增收目的。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突出产业带动效应。做大做强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产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强的产业品牌,做实做强我县的特色产业经济。四是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县科技局、职业中专、就业服务局和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等机构的培训平台,制定优惠的政策,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加大农民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级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解决产业发展中技术难题,因地制宜发展好我县的产业经济。
二、实现新晃梦,项目建设是关键
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项目建设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工作全局,事关发展大计。一是千方百计上项目。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新晃的突破口,坚持“上下内外”联动,着力营造“领导谋划项目、基层开发项目、干群招引项目”的氛围。积极调动干群积极性,动用一切乡情、亲情、友情,鼓励更多的落户企业老板和社会各界人士“当红娘”、“牵红线”,引荐项目。并紧紧围绕政策机遇争项目,力争在项目数量、投资规模、技术水平和质量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招商引资促项目。一方面县领导率先垂范,每年定招商引资具体任务(如以2000万为基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积极争取资金,发展县域经济;一方面完善奖惩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给乡镇定任务、给部门下指标、给个人压担子,充分挖掘并激活干部的正能量,形成干部人人抓项目资金、个个抓发展的良好氛围,走出我县无钱无项目发展的窘况。三是凝聚合力推项目。一方面对重点产业项目,要做到优惠政策给足给好,资源要素重点倾斜,服务保障优质到位。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大行政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的整治力度,从严查处强揽工程、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干扰重点项目建设的行为,构建井然有序的项目建设环境,保障企业和投资商的合法权益,让投资商来新晃有信心,拿出钱来有决心,项目落户能放心。四是优化环境保项目。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新晃的地理条件,难以与芷江和其他县市相比,只能千方百计在优化信用环境等软实力方面提升竞争力。认真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坚决兑现承诺,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兑现到位,努力打造诚信政府。同时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三、实现新晃梦,改善民生是重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能够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把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本质要求,也是当前新晃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听民生。开好民主议事会并深入基层调研,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努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做到老百姓最惦记、最盼望的事上。二是要抓民事。加快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集中力量解决好基层老百姓最关心的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建设等民生问题,努力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问题解决好,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三是强保障。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各项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促就业。通过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不断增加就业机会和自主创业机会,突出抓好失业人员就业培训、再就业服务和生活救济,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让全县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四、实现新晃梦,生态建设是要求
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主阵地,是建设美丽新晃的基本要求。一是树立生态发展意识。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要紧密结合我县资源和产业实际,既抓好各类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又抓好各个生态项目的组织实施,使招商引资、要素集聚、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产业发展举措都凸显生态特点,落实生态要求。二是打造城乡生态工程。一方面突出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借鉴贵州等省市的经验,重点保护县域内森林资源,做足做好新晃的绿色经济,切实打造好我县的绿色名片;另一方面抓好县域内的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加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整治,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加大城乡环境卫生的治理,提升城乡居民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三是抓好生态创建工作。建立创建生态乡(镇)目标责任制,将创建任务分解到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并进行工作考核,促进生态创建的落实。
五、实现新晃梦,真抓实干是基石
新晃发展之梦是全县人民的梦,空谈误事,实干兴县。打开新晃发展的大门,冲破无形的藩篱,必须有忧患意识和长远眼光;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必须真抓实干、积极作为。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面对面促工作,点对点抓落实,切实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二是完善责任机制。严格推行《机关“中梗阻”责任追究办法》等“五项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制和绩效考核制等制度,严格奖优、治庸、罚劣。大力推行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确保政策着力执行,工作扎实推进,按期完成。三是倡树实干精神。在全县干部职工中积极倡导“务实、担当、创新、图强”精神,形成“真抓实干、攻坚破难”的良好风气,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干部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推进、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引导干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到干事业、抓落实上来。四是推进民主议事。把民主议事制度作为发展新晃经济、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大事来抓,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活力、汇集群众智慧,凝聚一切发展正能量,共同创造新晃的美好未来,托起新晃腾飞的梦。新晃建设的美好愿景催人奋进,但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实干。长风破浪会有时,只要全县26万人民共同奋斗,一个繁荣、和谐、魅力的新晃,就在我们脚下。
来源:卫生监督所
作者:姚赛群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