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也是新晃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县委充分发挥总揽发展全局的作用,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6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33.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8.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亿元,同比增长17.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达到11267元和3120元, 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从全市来看,我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特别是财政收入增幅之大是近年来少有的,城乡人均收入也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幅。同时,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可以说,发展成效十分明显。
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县实施重点建设项目72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38%。全县水、电、路以及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重点工程建设整体推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交通方面,天堂坡隧道完成主体工程,长昆高铁客运专线建设进展顺利,凉玉公路完成路基改造,183公里通达通畅工程有序推进。城建方面,县城防洪堤、龙滩风雨桥、二水厂管网改造、城市天然气供气工程、县城主干道改性沥青路面改造等城建项目均取得相应进展。水利建设方面,顺利实施了板凳坡水库除险加固、凉伞河、西溪河流域治理,米贝、兴隆等12个乡镇17处安全饮水,新寨乡拦河坝,晏家等7个乡镇20个村山塘清淤等工程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全面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财政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和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着力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落实支农惠农政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林地经营权流转步伐逐步加快;“支付结算村村通”试点稳步推进;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汽修厂、民爆公司等改制工作稳步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全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4个,引进资金8.9亿元,同比增长22.9%。
四是社会事业得到改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民生事业支出占全年全县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68%。去年年初县委、县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顺利推进,历史性地实现了城乡社保工作的全覆盖。就业再就业、工伤保险、廉租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民生工作扎实推进;继续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推行小学免费午餐计划;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文化、广播电视、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口与计生工作再次获全省模范县称号,连续六年保持全省先进。
五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民主议事制度,搭建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良好交流沟通平台。依托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启动国家级平安县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建立城区电子监控系统,组建城区治安巡防大队,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逻,公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民族关系和边界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大局稳定,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2011年10月份开展的全省公众安全感民意测评中,我县综合排名全省第24、全市第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六年进入全省先进,连续四年保持“省级平安县”殊荣。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省、市党委和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拼搏进取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新晃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我们必须把科学谋划作为再创辉煌的重要前提,与时俱进地推进思想解放,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谋划发展、引领发展的能力;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再创辉煌的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把改进作风作为再创辉煌的基本保障,支持和鼓励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老百姓解决更多困难和问题;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再创辉煌的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