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促发展 全力筑建新农村
-——记2011年新晃县“十佳农村支书”吴兆权
吴兆权,男,1968年9月出生,1989年9月入党,高中文化,曾当兵入伍,2008年8月当选晏家乡地牙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面对的情况是:村级集体经济没有积蓄且有负债,年人均纯收入仅920元,全村有5个组还是泥土路,3个组没有通路,村级堡垒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干部人心涣散、普遍缺乏工作热情。面对这种情况,他横下一条心、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干出个样子。任职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依靠全村党员和广大群众、团结支部一班人,以要致富先修路为中心,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攻坚克难、强抓机遇,千方百计找项目争取资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开创性的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7月他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2011年县委经济工作暨三级干部会上,地牙村被县委、政府评为“基础设施建设十快村”、2011年3月在乡经济工作暨党员春训大会上,地牙村被乡党委、政府评为“村级目标管理先进村”、“为民办实事先进村”,他本人也被评为“为民办实事先进个人”。
地牙村地处晏家乡东部,与本县兴隆、鱼市两镇接壤,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145户596人,耕地面积735亩,土地贫瘠其经济主要来源是种植、养殖及外出务工等。
上任三年,特别是2010年来,吴兆权同志带领地牙村广大干部群众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发展机遇,着力加强基础实施建设,积极参加新晃侗族自治县农村发展“五个十”评选活动,抢抓机遇促发展,全力注建新农村。
一、加强自身学习,夯实发展基础
三年来,地牙村党支部一班人在吴兆权同志的带领下始终以提高支部凝聚力为奋斗目标,自我加压,苦练内功。一是加强学习。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为有效载体,不断加强村干部的素质。三年来地牙村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月都要开一次例会,有工作则安排工作,没有重要工作则进行学习,有时甚至讨论一下国家大事和邻里小事。这种形式不仅沟通了干部之间的思想,同时又增强了凝聚力。二是团结民主。村里的重大事项,都是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的。班子成员在工作中都能自觉做到“三分三合”,即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岗位上分、力量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充分发挥了班子整体作用。三是务求实效。该村在工作中做到“四议两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凡事以群众是否赞同和拥护为原则;坚持开展“三个代表”党员责任区和党员联系户活动,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二个文明一起抓,提高全体村民整体素质。四是狠抓廉政。村党支部牢固树立“廉洁自律、艰苦创业、勤政为民”的思想,不断完善各项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形成监督制约机制,树立了干部廉政的良好形象。为此,吴兆权同志还与其他班子成员利用晚上的时间走访群众,征求意见,逐步统一了群众思想,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建立健全制度,明确工作准则
为规范村基础设施工作管理,经村支两委讨论,制定了《地牙村基础设施管养制度》、《地牙村自来水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工作准则,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加强建设管理,规范建设项目的设计与施工。
三、选准致富路子,奠定物质基础
地牙村党支部一班人研究,如何才能发展立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成了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心病。村党支部一班人充分认识到,没有一个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富民兴村就是空话。2010年,地牙村在吴兆权同志的提议下着力发展本地西瓜种植200亩和竹鼠养殖2个大户,因地制宜的调整产业结构,产品供不应求,一些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从而走上了致富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发动群众种植烤烟、金银花。
通过吴兆权同志的不懈努力下地牙村党支部在群众中威信得到了很大提高,凝聚力不断增强。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清正廉洁、从小事做起、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始终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对照自己的行为,时时处处身先士卒、不辞劳苦、起到群众的领头雁作用。3年来,自筹和向上级争取资金共85万元,组织村民投劳2000个,完成了3.5公里的村道水泥硬化改造,其中3个组已实现进组道路水泥硬化;全村村寨入户道路硬化8650 米,硬化率100%;完成全村组级通达路2.5公里,全村组道全部达到通达标准,通畅率100%,;完成机耕道路4000米,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生产运输;完成自来水管道维修4000米,家家户户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并对5口水井进行了维修,等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人均年收入由920元增加到现在1350元,为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共晏家乡委员会
2011年4月17日
编辑:redcloud